6月26日线上杠杆炒股服务,据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中国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资产”)拟全部转让其持有的大业信托41.67%股权,转让底价为16.99亿元,信息披露将持续到7月25日。
大业信托目前仅有三家股东,第一大股东东方资产(持股41.67%)是由财政部控股的央企,也是由国务院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第二大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是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控股的国企。
据此次披露内容,受让方应向大业信托其他股东以同等条件发出收购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标的企业股权的要约。
第二大股东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8.33%)和第三大股东广东京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0%)均已明确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不放弃行使随销权或优先购买权。其中,第三大股东广东京信电力集团表示若行使随销权,将出让18%标的企业股权。
整体估值超40亿
此次转让的底价16.99亿元是由评估机构出具的大业信托评估价值40.78亿元直接乘以东方资产转让比例41.67%计算而来。
据界面新闻报道,东方资产对此回应称:“此次股权转让,系中国东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按照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回归主责主业,推动资本、资源向不良资产核心主业不断聚集的重要举措。同时,此举也有利于优化大业信托股权结构,推动其加快业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代财经记者致电了北京产权交易所相关项目负责人,对方表示由于大业信托属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受让方需要自行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等,确保自身符合股东要求,是否能满足入股信托公司的条件。
据了解,此次转让还需要参考的法律法规包括《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保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
除了符合国有资产转让要求之外,此次转让对价金额也较高,最低16.99亿元,若第二、三大股东均行使随销权,转让价款可达39.97亿元。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并付出相应对价的受让方或有限。
时代财经记者致电了大业信托信披事务办公室电话,截至发稿,电话无人接听。
“央国企彻底转让金融股权实属罕见,主要原因可能是产融结合暴露了问题及防控风险的需要;包括产融结合的程度较低,与产业协同的效应差,在“防火墙”不到位的情况下,产业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传递的可能性加大。”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时代财经记者表示。
强监管下的信托业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大业信托年报,大业信托前身为广州科技信托投资公司,于2011年重组登记。目前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广州,并且在北京、上海和武汉设有业务管理部。
据大业信托年报,高管中大多都有曾在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处任职的经历。截至2023年底,大业信托存续信托资产余额780.97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2.95亿元,净利润0.36亿元,其中信托业务实现收入2.56亿元。
从大业信托历年利润表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受经济形势、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业务整体收缩幅度较大,但仍然保持盈利。2023年业务也相比2022年有所起色。
时代财经记者查阅大业信托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发现,目前大业信托近期新成立的信托计划众多,并且公司近期还在持续招聘财富团队负责人、家族信托团队负责人以及财富顾问职位。业务开展看似并未受到影响。
据wind数据,大业信托23年营收2.95亿元在统计的59家信托中排名47位,23年底的总资产34.80亿元排名56位。
“从大业信托的信托资产体量来看,属于比较偏小的信托公司,同时历史包袱小,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引入新股东,或许在公司发展方面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帅国让表示。
据时代财经此前报道,近年来,同为四大AMC的中信金融资产(原华融资产)多次出售旗下金融牌照,包括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等,非主业金融牌照基本出清。帅国让分析称,AMC出售旗下金融牌照现象,可能跟集团战略的布局有关,或在焦聚主业,主动瘦身,严控风险。
“从近期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来看,信托业依然面临着严监管、强监管的压力;相信在监管政策指引及相应制度支持下,信托业未来的发展会曲折,但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帅国让表示。
本文源自:时代财经线上杠杆炒股服务